世界快资讯丨聊斋置议三:尸变

个人图书馆-蔡毛1893   2023-06-15 10:16:53


【资料图】

再来看看场景与情节。整个故事涉及到两个场景,一个是停尸房,另一个是商客逃亡的县道,这两个场景,对应着一内一外,一静一动,切换自如。室内场景寂静、恐怖,读者随着女尸的行动,产生一种强烈的寒意和窒息感。随着商客逃出停尸房,读者也随着吸了一口气,窒息感消失,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种逃之不得的追命感。当女尸逼近,庙门久捶不开的时候,一种绝望感也随之而来,最后女尸力竭,商客倒地的时候,读者也随着松了一口气。小说难以理解的部分有几处。对于女尸,作者是完全按照活人的情态来写的,在作者的描写下,女尸成为“死而复生”的生命体,她有像活人一样的体力,体力耗尽后她也会困倦和喘息,最后“抱树而僵”。既然是有生命情态,那么她为何对萍水相逢的商客有置于死地的深仇大恨,这很明显与我们认知里无体力限制,无差别攻击的“鬼怪”并不相符。对于在一旁看戏的道士,为什么是道士而不是和尚,因为商客捶的门是寺庙的门,寺庙不应该住着和尚吗?这种“和尚不和尚,道士不道士”的情况又是意有何指?如果按照西方的叙事学理论,叙事文本以词语序列对实际发生的事件进行陈述时,至少包含“指涉”和“评价”两种功能,前者指的是对事件的描述,后者即我们常听到的文章主旨。在正常的情况下,两者必然是要平衡的,呈现出来的是某个事件与其意义的和谐,这样的故事是范本式的,清晰明了的。但是《尸变》的主旨很难把握,各种描述都指向不明,因此笔者觉得不适合强行对其进行主旨解读。既然如此,那么要怎么来读这篇小说?著名学者章培恒先生指出《聊斋志异》中一些篇章“完全是宣扬迷信思想,别无其他含义”。或许我们可以参考干宝《搜神记序》中所言“及其着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将其当作一篇神异故事,消遣式地读一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