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0年10月8日、2021年4月两度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但未获得通过后,嘀嗒出行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上市。而分析前两次失败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近年来,嘀嗒出行主营业务顺风车行业频发黑天鹅事件,另一方面,也和嘀嗒自身业务生于“夹缝”之下有关。
在接到诸多嘀嗒出行乘客向本网及黑猫投诉联合投诉后,记者也通过亲身经历遭遇了嘀嗒出行顺风车司机私自拼单、危险驾驶、提前要求乘客下车等情况。
记者遭遇嘀嗒顺风车“惊魂之旅”
(相关资料图)
3月11日,记者使用嘀嗒出行APP顺风车拼车功能,从济南解放东路出发前往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根据嘀嗒出行APP订单预估,本次行程在未拼成任何其他同行者的情况下将收取46.8元的顺风车费用,如果拼成则收取37.5元的顺风车费用。同时,记者在司机接单时与司机达成协议,双方共同分担高速费用。
上车后,记者发现,后排座椅已经有一位乘客,记者以为是拼车成功了,然而下车时却发现订单显示“未能拼车成功”,需全额支付46.8元顺风车费用。不仅如此,行驶过程中,司机不断接打电话,强行变道越线危险驾驶,记者多次提醒其谨慎驾驶后才有所收敛。
更让记者始料未及的是,该司机在距离机场近2公里的地方让记者及另一位乘客下车,原因是机场附近有“查车”的,没有营运证所以不敢进入机场。无奈之下,记者只能拖着行李步行前往机场。此外,订单结束后司机并没有按照约定平摊高速费,而是通过平台要求记者全额支付高速费,如果拒绝支付将记入平台信用系统,无奈之下记者只得全额支付了高速费用。
事发后,记者以用户身份第一时间联系了嘀嗒出行客服反映问题并要求退订单差价和退高速费用。经过多次沟通客服才表示可以通过平台优惠券进行补偿。
记者的遭遇只是一个缩影
记者曾于3月16日在黑猫投诉上输入“嘀嗒出行”,得到11871条结果。4月26日,记者再次在黑猫投诉上输入“嘀嗒出行”,得到12163条投诉结果,投诉量增加292条。观察发现,其中不乏与记者相同遭遇的乘车者, “人车不符 ”、“ 私自转单、串单 ”、“ 中途甩客 ”、“暴力威胁”等方面投诉较为集中,而平台主要办法是补偿优惠券。
(截图自3月16日)
(截图自4月26日)
一位消费者在投诉中称:“本人于2023.2.26下午四点半预约顺风车出行,预约时勾选高速费车主与乘客分摊。实际高速费9元多不满十元,司机却收取本人十元整,没有履行分摊约定且多收费。”
有消费者投诉司机擅自换车、身份不符、擅自多拉人等一系列问题,投诉称:“在嘀嗒出行平台上面预约了从烟台机场到威海市荣成市石岛广场的顺风车,司机把我换了两次车,身份不符合,多拉其他平台乘客,我多次联系嘀嗒出行平台官方客服,客服不给予处理,处理问题态度差,踢皮球,希望官方给予我退款、道歉。”
另有消费者投诉嘀嗒出行顺风车车辆不符、非法营运及超载、威胁乘客等问题:“2023年2月24号从湖南到深圳的,在嘀嗒出行打了一个顺风车,车牌为粤P89269,来接客的车辆为湘EU6305,当时已经上了车辆。早上八点多近九点坐的车,中途司机一直在中转接客,超载导致我晚上11:50分才到深圳地址。中途我尝试与司机沟通时,司机威胁我本人说把我半路扔下车,我当时感觉我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我很害怕,还耽误了我的时间,正常在八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司机用了十五个小时左右才把我送到目的地。该车辆司机存在非法运营以及超载,威胁乘客人身安全等违法行为。”
翻阅更早期的黑猫投诉,记者注意到在2019年的9月,就有乘客投诉嘀嗒出行“人车不符”且平台包庇司机的情况。如今近4年过去了,历史依然在重演。
记者在黑猫投诉发现,有消费者向嘀嗒出行客服反馈司机擅自接乘客、危险驾驶、辱骂乘客等问题后,客服态度敷衍,最后平台的处理结果只是给司机扣分:“司机个人主页信用分已经低到不能再低了,就是说这司机是一个惯犯,扣分不会影响他继续接单,而且都是差评,但是平台明知道这种情况还是放任不管。”
而记者翻阅自己3月11日的出行订单,即使向嘀嗒出行客服进行了多次投诉,该顺风车车主的好评率依然100%。
交通运输部将顺风车运营定义为共享出行的方式,需要符合以下四点要求:一是以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事先发布出行信息;二是由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合乘车辆;三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四是每车每日合乘次数应有一定限制。记者发现,认证成为嘀嗒顺风车车主非常简单,只需要提供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即可完成注册,不知是否为不少黑车司机提供了可乘之机?
多次被罚的背后
过去几年,嘀嗒出行多次被监管约谈、点名。天眼查显示,2020年3月份至2022年12月份期间,北京畅行被政府约谈8次,约谈机关有交通运输部门、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昆明市交运局和昆明市出租汽车管理局等单位。据招股书统计,嘀嗒出行顺风车平台累计获57宗行政罚款,其中36宗后续已撤销。其余的21宗行政罚款,金额由5000元至3万元不等,合计约为55万元。
而从媒体报道的多名车主因嘀嗒出行而被行政处罚的案例可以看出,处罚原因基本集中在因行程发布主体不同从而被认定是顺风车还是网约车的问题。东营一位车主常先生,就曾于2020年因为在嘀嗒出行接了顺风车单被交通执行执法人员进行了查处并罚款一万元,处罚原因为: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
记者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到关于顺风车的明确规定: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拼车、顺风车,是由合乘服务提供者事先发布出行信息,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乘坐合乘服务提供者的小客车、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被处罚的常先生,恰恰是因为对乘车者发布的订单接单,而并非作为合承服务者事先发布出行信息,从而被执法部门认定为网约车。
而据了解,嘀嗒出行的合乘方式依然保留着由乘车者发布订单,而合乘服务者接单的选项。
嘀嗒出行曾宣称,截至2022年9月30日,拥有约124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如何保证这些车主都符合交通运输部对于顺风车车主及相关服务的四点要求,从而保障乘车者的基本权益,或许是将顺风车作为主营业务的嘀嗒出行,在第三次冲击IPO之前,应该向公众做出的说明。而对于嘀嗒出行本次IPO相关进程,本网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