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商人成为全球吸管的隐形冠军,靠着0.0008元一根吸管的利润,他也能年入2.6亿,他就是双童吸管的创始人楼仲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吸管算是咱们日常生活用的最多的小商品了,但你知道吗,中国的所有吸管有一大半都是同一家企业生产的,那就是咱们本期的主角双童。
双童不仅是中国吸管市场的老大哥,同时也占了全球20%以上的市场,环球时报将他称为吸管界的隐形冠军。
那么这样一个隐形冠军的创始人楼仲平,是如何白手起家登顶吸管界龙头的呢?本期小编就来带大家走进楼仲平的创业故事。
边角料创业
楼仲平能成为中国的吸管大王,其实远没有各位想的那么困难,纵观楼仲平的创业历程,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顺其自然。
楼仲平是1965年生人,他出生在浙江义乌的一个工薪家庭,家里条件并不宽裕,还有一大堆孩子要养,这就让楼仲平从小没什么机会接受教育,早早地辍学打工去了。
楼仲平在14岁的时候就跟着大哥去城里打工养家,不过与勤勉的大哥不同,楼仲平的脑子很活络,在工作之余,他总是想着找些能赚钱的副业。
按照咱们频道的惯例,楼仲平的创业天赋即将显露出来,但实际上,他的创业起步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楼仲平想到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什么呢?答案是收鸡毛。这份工作如今年轻的朋友可能不熟悉,但是八零后的观众肯定不陌生。
当时的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挑着扁担竹筐,挨家挨户收鸡毛的小贩,他们经常用糖果、玩具等小商品交换看似没用的鸡毛,然后再把这些鸡毛卖到作坊换钱。
这份工作虽然看上去很不体面,但利润远比打工要高。于是靠着收鸡毛,楼仲平的收入居然比他的大哥还多。
日后楼仲平的这段经历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讲述了那一代义乌创业者白手起家的艰辛路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在靠着收鸡毛赚到第一桶金之后,楼仲平就想着拓展业务范围了。此后的楼仲平先后从事过运输、食品、手机、香烟等十几个领域。
看起来楼仲平的创业之路已经踏上正轨,但看了他的经商方式后,你肯定也会不禁感叹,他还是当初那个鸡毛大王。
捡来的龙头
楼仲平做手机、运输生意,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可并非如此。楼仲平的大哥回忆道,当时的楼仲平甚至会为了五毛钱一趟的利润送货,可以说只要是钱他都不挑。
至于食品、香烟方面也大差不差,基本上都是楼仲平租车送货,赚辛苦钱。好在楼仲平耐得住寂寞,并且这种看似不起眼的运输工作在当时是真的赚钱。
到了90年代后,靠着做这种鸡毛蒜皮的工作,楼仲平已经成了一名万元户了,此时手上有钱的楼仲平就想着开厂赚钱。
但向来习惯做小生意的他,难以适应大工厂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快节奏商业环境。有没有哪一种行业是既能大厂生产,也没什么竞争压力的呢?
这在当今几乎是个两相悖的问题,但是在90年代还真有这样的行业,那就是吸管。咱们在开头的时候说过,一根吸管的利润只有八毫钱,90年代的吸管利润恐怕只会更低。
因此就算是以小商品著称的义乌,也没啥人愿意做吸管生意。但楼仲平不同,他很快发现了吸管背后隐藏的高利润。
楼仲平发现,当时中国的饮料厂都在从外国企业采购吸管,老外向来是以精明著称的,既然吸管不赚钱,为什么外国人还要大费周章地生产这么多吸管呢?
于是他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把他吓了一跳。那就是单根吸管的利润虽然很低,但是整个行业的综合利润率居然能达到30%,这可比当时不少小商品企业都赚钱。
于是楼仲平下定决心要进军吸管领域,他将全部身家都压了上去,建立了自己的吸管厂。但当时他的工厂规模小,产能低,楼仲平该怎么和来自外国的巨头竞争呢?
小吸管大利润
楼仲平是怎么和当时的外国吸管厂竞争的呢?答案其实很滑稽,他压根不需要竞争。90年代吸管属于毫无技术含量的玩意,有条流水线就能做,而且做出来的品质也都大差不差。
因此等楼仲平在中国建立吸管厂后,那些外国大厂干脆直接躺平撤退了。原因也很简单,他们的工厂本来就不在中国。
将大量利润率极低的吸管不远万里用货轮运到中国以后,几乎就只能赚些零头了。并且吸管也是这些大厂的衍生产品,为了这样一个小玩意跟人建厂竞争,实在是划不来。
就这样,楼仲平几乎是白捡了当时南方省份的吸管市场,靠着庞大且稳定的订单,楼仲平得以迅速垄断市场,不过很快他就知道,那些大厂为啥这么干脆地就把蛋糕让给他了。
吸管的综合利润率确实高,市场也很大,但奈何这需要一个庞大的吸管基数,整个中国每年也就需要那么多吸管,他扩大产能也没有意义。
因此从1993年他创立企业,到2000年的七年时间里,他也就赚到了几百万元。当时跟他同一批创业的企业家不少都身价过亿了,这让楼仲平相当沮丧。
但就在楼仲平打算改行的时候,吸管业的春天终于来了,那就是在2000年后兴起的街头饮品店,以及冲泡饮品的火爆,这些行业的火爆催生出了大量的吸管订单。
就这样,楼仲平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大量的吸管订单,企业的营收也是稳步上涨。到了2018年,随着蜜雪冰城等奶茶店的兴起,吸管业又爆了一次。
时至今日,楼仲平靠着吸管已经能年入2.6亿,占了全国吸管市场的大半江山。这个当初的鸡毛大王,再一次靠着鸡毛蒜皮的生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回报了自己的坚持。